自動駕駛將帶來的改變

科技興貴
Jun 13, 2021

--

當自動駕駛技術達到Level 5,也就是真正的無人自動駕駛時,汽車將不再需駕駛者,一上車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,等著汽車自己載你到目的地。也因為如此,大部分的 level 5 概念車都拿掉了方向盤,甚至也不再稱其為「汽車」,而是將它當成一個行動載具的概念。

https://www.synopsys.com/automotive/autonomous-driving-levels.html

當自動駕駛成真,每台車都會自動在路上行駛,主動偵測路上的駕駛狀況,躲避行人和障礙物,紅綠燈也不再被需要,因為汽車會自動根據路況,決定該走還是該停,路上沒了三寶,塞車的問題會被大大的緩解,車禍可能也會變得很罕見。

共享汽車將會成為未來主要的移動方式,因為共享計程車的費用將會大幅降低,供應量也會大幅增加,人們可以用便宜的價格,隨時在路上叫車,車子就會自動載乘客到目的地,這將會促使大家不再購買自己的汽車,也會讓路上的車子數量下降,當車子變少,就會有很多空間多出來,帶來很多改變。

#️⃣共享經濟

當自駕成真,人們可能不會再用有自己的一輛車,因為路上會有滿滿隨租隨停的自駕車,你只要划划手機上,就會有一台車停下來,自動載你到目的地,即便有自己的一輛車,我們可能也會在不需要車子時,將它租出去。共享汽車的供給上升,自然會讓搭乘共享汽車的成本下降,同時自駕車的成本,本來也就比真人駕駛的車還要來的便宜,兩相加之下,未來共享汽車的費用將會大幅降低,

也因此,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,很可能就會朝向共享經濟的形式進行,許多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也相繼出現,例如:Uber、Car2Go、DriveNow、Lyft等,都積極的在發展共享自駕車,Telsa也將進以Tesla Network入這個戰場,Musk也推測它們可以將叫車價格拉到 1 美元/英里,相較之下,現在Uber 的收費是每英里 2 或 2.5 美元。

#️⃣房地產

通勤不再痛苦,住在郊區也很棒

住在郊區最討厭的就是通勤上班、上學,都要花很多時間開車,還要被交通狀況搞得心神不寧,但自駕車出現後,雖然乘車的時間不太會縮短,但在車上就可以做自己的事,可以準備上班的資料、看看電影、玩個電玩,就像在家一樣,汽車會自動把人載到目的地。長途通勤的痛苦大幅下降,許多人就會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搬到郊區。在遠距移動體驗更好的情況下,人們不再討厭長距離移動,商家、電影院也可能都會因此搬到郊區,藉此降低資金費用。

停車場、加油站消失

自動駕駛的出現,會讓大家傾向使用共享汽車,也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停車場和加油站,即便大眾仍偏好擁有自己的車,也能因為自駕車會自己停車,因此不在需要,寬闊的車道和樓梯電梯,只要在停車場門口下車,讓車子自己停進去就好,停車場所需的空間會大幅減少。大量的建地將會被釋出,並且被改建成住宅或辦公大樓,讓在精華地段的房地產供給增加,進而抑制房價。

更大的家

因為共享汽車的普及,家家戶戶都不需要在自備車庫,也因為自駕車讓街道上的汽車總量下降,因此也就不在需要寬廣的車道,將會有更多空間可以被用來作為居住使用,房子或許也可以不用再和現在一樣蓋得密密麻麻了,而是每個人都有前庭後院的大豪宅。

#️⃣保險

當自駕車成為現實,無人駕駛的車子撞到人,將是誰的責任呢?

目前的車是「人在駕駛」,肇事就是人的責任,但「自駕車」不是人在駕駛,出車禍了,怪車上的乘客似乎不太合理,全怪汽車製造商似乎對於它們也太過承重。另外目前正在研發的自駕車,多是採半自駕的模式,也就是說雖然有自駕的功能,駕駛人還是要在旁邊做好準備,隨時接手駕駛,在這情況下,自駕系統和駕駛人兩者都同時具有責任,當事故發生時,要如何認定兩者的責任比例,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該如何認定自駕車的事故究責,目前大家都還沒有一個定論,有可能會將肇事責任都歸於產品而非人,畢竟乘客不參與駕駛,也有可能未來主管機關都會要求車廠要提撥一定費用做為特定基金,當事故發生時,賠償之用。

加拿大保險局一份題為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:為未來交通方式準備》的報告。以下列三點作為自駕車保險的推動方向建議。

第一:建立單一保單,要求既能涵蓋司機失誤操作,又能包括自動化技術故障,進而使責任索賠更容易。

第二:建立車輛製造商、車主和保險公司的資料共用,以便確定事故原因。

第三:建議更新聯邦車輛安全標準和網路安全標準,充分考慮新技術。

--

--

科技興貴
科技興貴

Written by 科技興貴

分享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新興科技趨勢!懶人包在Instagram: techgui2021

No responses yet